● 廟門前遺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丙谷鎮沙溝村一處斜坡地上,緊鄰安寧河支流小河。遺址呈緩丘狀,東高西低,分布面積逾2萬平方米。
● 為配合成昆鐵路(米攀段)擴能改造工程建設,對施工范圍進行了考古發掘,共計3125平方米。遺址堆積層位多,堆積厚度最深處達2.3米深。第⑤~⑧層(含⑦a、⑦b、⑦c)出土大量陶片和石器,遺跡均在早期層位開口。發現房址、灰坑、灰溝、灶、窯址等各類遺跡149個,其中房址7座、灰坑124座、灰溝7條、灶6座、窯址4座,以及紅燒土面遺跡1個。出土遺物以陶器、石器居多,另有4件疑似金屬礦渣,納入編號的小件有700余件,陶器有陶罐、高領罐、陶盆、陶缽、平底器和陶塑等,石器如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鑿、網墜、磨石、磨盤、磨棒、紡輪、箭鏃等。另有數百袋陶片標本。此外,采集了百余個(袋)碳樣和土樣標本。
● 遺址內發現的房址有基槽式、柱洞式和半地穴式,尤以半地穴式房址為重要發現。該半地穴式房為弧角方形,長約3米,深度約0.4~0.6米,門向朝西,門道寬約0.6米,房屋底部中間偏東有直徑約0.46米的大柱洞,四個角及門道兩側分布有數個直徑約0.2米的柱洞。灰坑多為不規則圓形,但有10余座為形制規范、直徑2米多的圓形灰坑,當有特殊用途。4座陶窯均為地面式露天燒制的形制,僅余底部紅燒土層及周圍散落的紅燒土塊。
● 遺址內出土陶片以夾砂灰陶或夾砂褐陶為主,羼和物以石英砂粒居多,泥質陶數量十分稀少;絕大部分陶片都為素面,僅有少量陶片可見斜向繩紋,部分侈口或敞口罐口沿外側有壓印泥條堆紋。部分陶器彰顯出與橫欄山文化較為相近似的特征。
● 碳-14測年數據顯示遺址年代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4800~4500年。廟門前遺址的考古發掘,為推動該區域早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陳葦)
米易廟門前遺址出土石制品 ▼
米易廟門前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