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聚焦向家壩考古新發現
向家壩遺址位于宜賓市屏山縣樓東鄉田壩村,是金沙江水電基地最后一級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項目。歷時3年的考古發掘,揭露面積達10萬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遺存,僅在石柱地遺址就發現不同時期的遺存800余處,墓葬100余座,出土文物2000余件。尤其是叫花巖和石柱地等處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在川南廣大地區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將川南地區的歷史前推了3000年。這些考古新發現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同時還引起中央和省內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四川分社、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成都商報、天府早報等媒體記者紛紛赴考古發掘現場采訪,并于28日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報道。
10月28日的《華西都市報》在01版導讀和04版要聞·焦點中以“向家壩遺址群發現新石器文化遺跡 川南歷史前移3000年”為題,報道了這一金沙江畔遺址群的“大特色、大猜想、重發現”。其中四川大學考古學教授宋治民、馬繼賢、歷史系教授宋亮工在考古現場提出的建議和疑問也將帶領大眾一起探索考古的神秘。28日的《天府早報》以頭版和全版要聞的形式揭示這一四川考古界的驚喜,展示了四川的“三峽考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倫院長指出“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的考古項目,是目前四川地區最大的一處,而且意義重大,相當于四川的三峽考古。”《成都商報》側重報道了該遺址的發掘歷程并關注未來的保護方案,如“蓄水之前文物能否‘全身而退’”。《成都晚報》則用二分之一版面對此次發掘現場、出土文物及其價值進行了報道。
新華網相關報道
此外,網絡媒體也十分關注此次考古新發現。大成網在28日以頭條形式報道了《向家壩淹沒區考古大發現 出土多件珍貴文物》。四川在線以最快的速度報道“向家壩水電站淹沒區考古發現進入倒計時”后,人民網、新華網、華夏經緯網、中國經濟網、四川新聞網、廣安新聞網、京報網、神韻在線、新疆新聞網、英大網等幾十家網絡媒體都轉載或報道了此次大規模的考古活動和豐碩的考古成果。
來自網絡
石柱地遺址發掘現場
10月29日《華西都市報》、文化中國網站等媒體繼續跟蹤報道,足見向家壩遺址考古發掘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
目前,水電站淹沒區殘存的遺跡清理工程仍將繼續進行。而2012年9月,水電站就將正式蓄水。如何在淹沒之前,使庫區遺址群和文物得到科學發掘和妥善保護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是我院下一步工作中的重點。
擬稿:李成 | 核稿: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