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雷雨:三星堆文物“會說話”,數字化看國寶“臉貼臉”
這兩年,“三星堆上新”使得這個考古界的網紅頻頻刷屏。今年6月,新出土的青銅神壇、龜背形網格狀器、頂尊屈身倒立銅人像讓外界大呼驚奇之余,三星堆也有了新“玩法”——首個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三星堆奇幻之旅》,創新性地將三星堆考古發掘大棚、三星堆數字博物館以及古蜀王國等場景,通過即時云渲染技術,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實現“破屏”融合傳播。
這只是三星堆數字化的一個縮影,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8月4日,在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數字技術展大美中國”分論壇上,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以“三星堆博物館文物數字化展示與傳播”為題,分享了三星堆如何用數字化講故事。
12K技術微距拍攝三星堆文物,讓網友得以“臉貼臉”沉浸式看國寶。裸眼3D重現三星堆古城過去的輝煌。三星堆講起川話rap……充滿神秘感的三星堆文化正在插上數字化翅膀,重煥生機。
作為一座考古遺址類的專題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收藏、展示并研究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在介紹館內文物時,雷雨如數家珍——三星堆遺址出土了中國現存最大單件青銅文物,同時也是國家一級文物的青銅神樹,其飽經風霜卻仍舊熠熠生輝,還有全世界最大的青銅面具,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以及青銅人頭像等各類形象分明的青銅文物。此外,三星堆還出土了造型精美、紋飾細膩的金杖、玉琮、玉璋等禮器類文物,以及各式各樣反映古蜀人日常生活的陶器類器物。出土文物造型之奇特,圖案之精美,數量之龐大在世界范圍內實屬罕見。
“面對如此珍貴的文化寶藏,為它們插上數字化的翅膀,使其重煥生機,走向世界,助力傳播中國文化,是三星堆博物館以及領導、專家和公眾最為殷切的期盼。”峰會上,雷雨從記錄、傳承、構想三個方面,講述了三星堆博物館文物通過數字化展示與傳播的實踐和努力。
文物數字化采集,正在讓三星堆神秘深邃的文化“穿越3000年”。雷雨舉例稱,三星堆文物的發掘、記錄、修復過程中,3D掃描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三星堆博物館已完成101件精品文物的三維采集,289件文物的360度環拍,416件文物的高精度二維影像拍攝。
3D掃描也是一個精細活,“首先采用高精度手持結構光掃描儀,掃描出文物的形體結構,再通過近景攝影測量3D模型進行精細的表面紋理雕刻,最后結合內業數據合成超細粒度復現的文物模型。”雷雨說。
三星堆博物館還在近景攝影上進行了嘗試,并拉近文物與觀眾的距離——使用12K技術微距拍攝三星堆文物,讓網友得以“臉貼臉”沉浸式看國寶。12K影像的清晰度是4K分辨率的9倍,是8K的2倍以上,可以呈現文物的精密細節,對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后續研究、知識普及、檔案留存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我們利用這些技術拍攝了金面罩、銅雞、玉琮、扭頭跪坐人像等網紅文物,精雕細琢的文物細節在熒幕上呼之欲出,精美文物盡收眼底,真正實現云上看文物。”雷雨稱,發掘過程采用實時攝影以及3D掃描、輔助測繪等技術,精準記錄文物發掘位置信息,結合實時拍攝,實現文物開發保護全過程留痕。
文物活起來,“不在三星堆,如在三星堆”
如果說數字化技術讓文物千年以后得以重回視線,數字化傳播則讓文物活了起來。
“我們的三星堆之眼數字化展項,將三星堆遺址的眼形器與數字大屏結合,透過三星堆之眼,凝望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古城數字化多媒體展項,通過一縱一橫兩塊數字大屏映射現實中水平與垂直的視角,以裸眼3D的方式重現三星堆古城過去的輝煌。”雷雨介紹中,三星堆博物館案例不勝枚舉——青銅立人像數字化多媒體展項,借助數字大屏的三維建模向觀眾揭露立人像背后的奧秘。金杖的數字化展項,透過玻璃,將金杖實體與展柜后數字大屏融為一體,虛實結合喚醒金杖的魅力氣場。
目前,三星堆博物館早已掀起云上觀展熱潮,運用三星堆文物數字采集成果,建立三星堆網絡虛擬博物館,基于移動端,開設“三星堆云展廳”,向公眾開放VR展覽,文物三維瀏覽,三星堆視頻資料等功能,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博物館,不在三星堆,如在三星堆。
三星堆博物館在文物展示傳播上已經打開多種數字化模式,雷雨稱,為了滿足民眾的收集愛好,推出了“三星堆”主題數字藏品,將三星堆文化與珍稀動物還有四川話相融合,生動有趣的動物形象深受大家喜愛。此外,三星堆博物館還推出了可以互動的數字藏品,不僅收藏藏品本身,也收藏了文物的發掘故事。
“現已合作多項文創項目,涉及游戲、小說、音樂等多個方面,使三星堆文化更加親民。”對于三星堆文物數字化建設未來規劃,雷雨稱,未來的數字化建設,是數字+三星堆,用科技賦能,構建三星堆數字化體系,在數字采集構建文物數據庫的基礎上,積極推出文物數字產品,進而發展數字文化產業。
在他看來,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是實現文物由物質資源向數字資源轉化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讓文物及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走向公眾參與社會教育、走向世界參與文明互鑒的路徑。博物館應順應時代要求,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以人為本,關注當下,勇于突破,在觀念上轉變、方法上創新、內容上升級,不斷提高博物館文化傳播的輻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服務水平和效能,讓博物館中的文物活起來,讓文物的價值內涵與文化元素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充分的利用。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