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多學科研究與保護 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多學科研究與保護三星堆遺址實踐,創新中國大型考古發掘研究的新模式,集中國內重要考古研究機構力量,形成多學科合作開放平臺,是踐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生動實例。一萬多件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再次實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多元一體,為人類文明起源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多學科多團隊共建
2020年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考古人的信心,為三星堆遺址的多學科研究與保護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四個通透的考古艙將6個新發現祭祀遺跡罩住,這個可以控制溫、濕度,裝滿各類設備的考古“發掘艙”讓人驚嘆不已:來自不同科研單位的“多個部隊”穿著“防護服”在古蜀國祭祀“圣地”開展“野外”考古,仿佛穿越時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總領隊唐飛介紹,在這樣的“考古艙”里開展發掘工作,不僅能控制發掘現場的溫濕度,還能減少工作人員帶入現代生物和信息,為科學研究遺存創造條件。
在“考古艙”旁設有應急檢測分析室、有機質文物應急保護室、無機質文物應急保護室、微痕物應急保護室和有機質文物與無機質文物恒溫恒濕庫房,許多設備如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譜儀、掃描電鏡能譜儀、傅立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儀、金相偏光雙用顯微鏡、激光粒度儀、體視顯微鏡、人體骨骼測量儀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顯微觀察、光譜技術、納米CT、酶聯免疫法等技術正在運用,出土文物可在第一時間進行保護和研究,出土文物信息提取更加科學、完善。在“考古艙”外,土遺址保護同步開展。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工作始終秉持“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理念,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全國4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研發企業,用最前沿、最先進、最開放的技術和設備,集中國內頂尖科研團隊力量,開展了青銅器鑄造技術、玉石器加工工藝、環境考古、測年、物料溯源、有機殘留物與微痕分析、冶金考古、植物考古、考古裝備研發等20多個方向的研究,為更加真實、生動、全面、系統地復原歷史文化場景提供了支撐。
考古成果豐碩
于無形處尋絲蹤、確定三星堆祭祀坑形成年代、植物考古發現水稻、動物考古追尋象牙來源……多學科研究與保護三星堆遺址取得豐碩成果,三星堆的歷史“謎團”,正被逐一解開。
“我們找到了肉眼不可見的絲綢制品殘留物,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說明古蜀是中國古代絲綢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唐飛說。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總工、研究員謝振斌介紹,三星堆的絲綢經過數千年的埋藏,已經不復當年的“顏值”,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西北大學、四川大學,采用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發現并確認三星堆50余件器物上有絲綢遺跡,有的附著于青銅器等出土文物上,有的“隱藏”在灰燼中。品種有紈、縞、縑、紗、綺、縠等。
“除了厚實的絹,還有飄逸輕薄的絹,可以想象當年的飄逸靈動。”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旸說。
據了解,三星堆被火燒過,被掩埋過,可能還被水浸過,留下的線索不多。研究團隊研團隊采用一種類似于“驗孕棒”的試劑盒與其他檢測技術,能在已經泥化、灰化、炭化、礦化的遺物中檢測到絲綢殘留物。
絲綢的發現,是多學科交叉研究和出土文物微痕信息提取保護的成果,體現了中國考古學的巨大進步。
“以三星堆和金沙為代表的古蜀文明,不僅是中華文明重要起源和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古代文明共同體中最具特色的區域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一體化進程中,絲綢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趨同因素。不管是關于絲綢的神話傳說、史料記載,還是考古發現,均表明巴蜀和中原都秉承著大致相同的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周旸說。
此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還聯合北京大學采集碳十四測年樣品300余個,經測定祭祀坑距今3200至3000年,為三星堆祭祀坑斷年提供了科學依據;聯合社科院考古所、北京科技大學、故宮博物院、山東大學,對青銅器物內部結構與成分進行分析,初步了解了三星堆出土青銅器和玉石器是怎樣“造成的”;開展的象牙溯源與動物骨骼DNA測試,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象牙進行了探索研究等。
第一時間分享考古成果
“月光寶盒”、金面具、神樹紋玉琮、尚未完全揭開神秘面紗的5號祭祀坑……在三星堆博物館內的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隔著一道玻璃,觀眾不僅可以享受到“先睹為快”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的“福利”,還可以看到保護修復工作者如何“煥新”文物。
2021年以來,三星堆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先后出土上萬件文物。為了第一時間將考古成果與公眾分享,2021年底,三星堆博物館創新式地在館內開放了三星堆文物保護與修復館,成為游客喜愛的“打卡地”之一。
“近在咫尺的是未修復完成的銹跡斑斑,是分類裝袋的文物和手寫標記,是擺滿了儀器的工作臺,這種直面歷史的觸動讓每一個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倍加強烈。”一位觀眾說。
今年7月28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即將“開張”,所有舊館的文物都將“搬家”到新館,但這個開放式的文物保護修復館將被保留下來,繼續為公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三星堆文物,是目之可及的震撼。我相信任何一位觀眾,看到三星堆文物,都會為之贊嘆,都會發自內心地敬仰中華文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說。
下一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將繼續在國家文物局、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物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利用本項目既有的成功理念和經驗,繼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在扎實做好三星堆遺址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三星堆故事,以賡續文明之光,續寫當代華章。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學科研究與保護 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
圖文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