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兩名學者參加美國考古學會第80屆年會簡報
2015年4月24日
4月的美國西海岸,海風陣陣,晴朗而涼爽。美國考古學會第80屆年會即在圣弗朗西斯科灣西畔、金門大橋南端的舊金山聯合廣場希爾頓酒店召開。在國際化日趨顯著的21世紀,中國考古也逐漸走出國門,融入國際考古的大流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活躍在這個寬闊的舞臺中央。也許正因為如此,2015年的美國考古學會年會才會相中舊金山這個和中國有著諸多歷史與現實牽連的美麗城市。
本次會議于4月15日開幕,4月19日閉幕,共有來自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約1500名學者參會,共設418個討論小組,議題涵蓋各大洲的各方面考古研究課題,其中直接討論中國相關研究的小組多達6個,還有若干小組涉及中國,我院雷雨和冉宏林參與的小組——“中國西(南)部和東南亞聚落考古和景觀考古的最新進展——聚落組織和物品的微觀對比”即在其列。 本小組討論于4月18日下午1點正式開始,由于討論的議題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討論十分激烈,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才意猶未盡地結束。工作于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的雷雨和冉宏林二人所作報告均與三星堆遺址相關。雷雨作了題為“從聚落到城市:中國西南三星堆遺址第一期遺存相關的兩個問題”的報告,披露了大量之前鮮為人知的三星堆一期材料,并從遺存分布面積、遺物豐富程度對三星堆遺址第一期遺存進行了重新的解讀,認為三星堆遺址在第一期階段是成都平原最大的遺址,是比寶墩、郫縣等古城遺址更大的聚落中心,并直接孕育出青銅時代燦爛的三星堆文化。他的發言引起了現場國際學者的一致贊譽,表示雷雨的研究更新了他們以往對三星堆一期遺存的認識,糾正了之前關于三星堆一期文化和所謂的寶墩文化關系的錯誤看法。冉宏林作了題為“三星堆遺址聚落考古研究初步探索”的報告,他利用自己提出的“發掘區堆積結構分析方法”對三星堆遺址各時期的聚落變遷情況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認為在一期和二期之間,以及三期和四期之間的變化最為明顯,二期和三期之間的變化不甚顯著。此外,他還指出三星堆遺址今后開展聚落考古研究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他的發言讓國外學者對四川考古,尤其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和研究力量的進步感到震驚,同時也對三星堆遺址的聚落研究有了初步且全面的認識。 除此之外,我院主持或參與的考古發掘也是與會學者討論的重點,來自德國的Richard Ehrich在其發言中就使用了我院主持發掘的桂圓橋遺址材料,同時還使用了我院主持發掘的成都十二橋遺址材料。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TzeHuey Chiou-Peng和四川大學的李永憲在發言中也提及我院在金沙江流域和川西藏區所開展的考古工作。 此次國際會議給了我院學者直接與國際考古學者交流的機會,知曉國際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對于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會議的召開,為國外學者了解中國、了解四川,尤其是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了直接的窗口。事實上,雷雨和冉宏林的發言也的確很好地起到了這個效果。